有一位解放前教“老書”的先生,平時滿口“之、乎、者、也”。解放後,由於比較缺老師,他轉過來教“新書”,立即改口“的呀、了呀”,一時間很不自在。他教書,常常句末出現一個“了”字。有一次,他出一題為《我國解放了》的作文題目給學生寫作文。學生照老先生的格式,句末大多有一個“了”字。如:我國解放了,我們大家高興極了,我們大家不用做牛做馬了,再也不愁吃不愁穿了,很快會過上樓上樓下、電燈電話的共產主義生活了-------
老先生閱後很惱火,於是拿起筆在作文本上寫了如下批語:今後寫文章要注意了,寫文章的時侯不要用得太多“了”字了。要用“了”就用“了”,不要“了”就不用“了”。如果今後那個同學的文章再出現這麼多“了”,我就再也不給他批改了。
學生看到老師的批語後,也很惱火,忿忿不平地說:“只允許你先生‘了’,就不許我們學生‘了’,真是太豈有此理了!”